蘇州物流公司肩負著民航領域改革先遣隊的歷史使命,東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航物流”)的一舉一動均備受外界關注。6月11日,上海證監局發布的《中金公司關于東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工作總結報告公示》披露,中金公司作為東航物流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輔導機構,已按照相關制度規定對該公司進行股票發行上市前的輔導,達到預期效果。
截至目前,東航物流已具備發行上市的基本條件。
扭虧轉盈,混改有成效
蘇州物流公司據公開資料顯示,東航物流原是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航空”,600115.SH)旗下的物流貨運公司,2004年成立于上海,注冊資本14.28億元。其旗下擁有中國貨運航空、東航快遞、東航運輸等子公司及境內外近200個站點及分支機構,員工6000余人,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被航空公司擁有,同時又擁有航空公司的物流企業。
據了解,2016年9月,國家明確了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6+1”試點名單,東航物流成為國家民航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首家落地企業。2017年6月19日,東航物流混改協議簽約儀式在上海順利舉行,東航物流混改方案正式落地。
蘇州物流作為民航領域混改的“第一樣本”,東航物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采用了“三步走”的方針加以推進:第一步是股權轉讓,將東航物流從東方航空集團的體系內剝離出來,專注于經營航空物流產業,為混合所有制改革打好基礎;第二步是增資擴股,東方航空集團放棄絕對控股地位,引進戰略投資者和開展核心員工持股計劃;第三步是改制上市,積極創造條件,登錄資本市場。
蘇州物流自混改拉開序幕以來,東航物流便緊鑼密鼓推進相關事宜。先是于2016年內11月29日,東方航空將其所持有的東航物流100%股權,以24.3億元價格轉讓給控股股東東航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東方航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一系列改制和增資擴股完成后,東航物流的股權結構得以確定,東航產投作為控股股東持股45%,聯想控股、珠海普東物流、天津睿遠、德邦股份、綠地投資和北京君聯分別持股20.1%、10%、10%、5%、5%和4.9%。
東航物流實施混改后效果顯著,2017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9.28%至75.46億元,凈利潤翻一番至7.11億元。2018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2.38%至107.44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52.25%至10.82億元,突破了傳統航空運貨“十年九虧”的怪圈。
競爭者眾,東航物流能否突圍?
蘇州貨運公司東航物流的成長道路可謂一波三折。東航物流最初成立之時,電子商務剛剛起步,順豐、中通等民營快遞公司尚未崛起,國內快遞物流市場正值藍海之勢。但是,彼時作為東方航空子公司的東航物流,雖然坐擁東方航空的航線資源,卻未能抓住市場先機,而是在母公司東方航空大力發展航空客運的背景下淪為配角,業績表現平平的東航物流與發展順利的客運業務形成巨大反差。
此后,隨著互聯網迅速崛起,網絡購物促進了國內快遞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眾多民營企業紛紛涌入快遞物流行業攻城略池,順豐、韻達、申通等頭部企業占領了C端市場的同時,也不斷拓展B端市場份額,僅聚焦于B端業務的東航物流,其市場競爭力嚴重疲軟,導致市場份額下降,并未享受到市場紅利。
蘇州貨運據公開資料顯示,東航物流尚未從從東方航空剝離前的業績表現慘淡,2013年,東航物流凈利潤虧損4.63億元,2014年凈利潤虧損7500萬元。2015年開始,東航物流突然大額扭虧,營業收入達63.56億元,凈利潤超過2億元。但從其資產總額減少約10億元,負債攀升至95.58%來看,期間可能涉及資產買賣。
據2016年東方航空年報顯示,東航物流高負債情況有所緩解,降至87.86%,凈利潤同比增長100.94%至4.28億元,但營收連續兩年下滑。
令人疑惑的是,東航物流在輔導工作總結報告公示顯示,2016年度凈利潤為3.45億元,這與2016年東方航空年報所披露的東航物流2016年年度凈利潤4.28億元這一數字并不相符。針對該問題,《投資者網》致函公司,但截至發稿,并未收到公司方面任何回復。
蘇州物流公司窮則思變,混改蓄能讓東航物流業績表現不俗。但是目前,快遞物流業已趨于穩定,市場份額基本已經飽和,在順豐、圓通等都已在建立自己的航空物流樞紐的市場環境里,東航物流想要在擁擠的貨運賽道上突圍,并不容易。假以時日東航物流順利上市,是否有望成為眾多物流企業大軍中脫穎而出的一匹黑馬,還需時間來給出答案。